揭秘移动端音频节目实操技巧
互联网传播带来音频节目制作范式和传播环境的巨大变化。“一对多”模式转变成新媒介时代的“一对一”模式。音频节目如何更具新媒体属性和互联网产品特征,在海量的互联网平台数据信息中怎样“跳出来”,除了算法的推送之外,节目本身的高质量也是必备要素。
制作一档吸引力强的音频节目,操作法则包括三个方面:
★ 通过用户标签标记,实现消费者解构;
★ 通过数据肖像的廓形,细分消费行为特征;
★ 通过个性化内容定制,实现内容触达。以下分别从编辑方式、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三个方面来进行解析。
一、编辑方式
1.标题
音频节目移动端听众有从“资讯获取类”向“知识获取类”转移的趋势,因此简明的、有针对性的标题和内容,直接提供的解决方案和知识切片,更容易获得点击。标题要让用户想去点击,吸引眼球和有趣的同时,和当下的文化热点与大众谈资结合。例如人文社科类节目,标题不能太学术化,比如讲述皇帝的节目,标题可以是 “皇帝:古代做公务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还有“关于唐朝历史,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等。
2. 体量
音频节目移动端的收听特点是移动性、及时性和碎片化,因此受众偏向轻量的传播内容。在编辑内容的时候要做到“提纲在内,切片化内容在外”。比如知识类节目的大纲制作团队可以自己使用,但呈现出来的课程内容一定是分解式的。听众对于体系化、史纲式的课程会望而却步。
3.节目类别
音频节目平台要做好分类,在节目页面的显示上凸显互联网特点,实现有效触达。比如可以横向分成:小说、直播、儿童、广播、相声、人文、历史、音乐、教育培训、情感生活、英语、商业财经和读书等等;有些节目也具备纵向分类的标签属性,比如按照“知识”来分类,像国学书院、小语种、名校公开课、少儿英语和学科教育都可以归属一类。
还可以让用户通过私人订制的方式选择平台页面的节目显示,比如用户可以选择读书、人物、情感、英语和电影等兴趣,根据用户收听行为和标签来推送相应的节目,提高触达的有效性。
二、生产方式
1.讲述方式
内容的讲述方式在互联网传播中要凸显用户思维,而不是产品思维。比如:一档电影专业类节目,用户的角度希望从“他教我如何拍电影”或者“他教我如何看电影”的路径来收听,因此内容的生产方式不再是讲师单向主导型。
2.节目剪辑
注重即时性、交互性,可以引入“弹幕”的聊天室概念,多设置提问,用多人提问等方式,制造“谈话场”;注重节目剪辑的气口和停顿,从音频节目的特点出发,考虑到听众接受知识点的逻辑方式和行为特征,不要太过跳跃。
3.更新频率
节目的更新要保持一定频次并阶段性地通过平台推助的手段,提升关注度,保证节目曝光率。
三、传播方式
1.趣味性和说话感
音频平台不像视频节目具有动态,也没有纸媒的可反复性,因此在内容的编辑方式上应该增强它的趣味性和说话感,像演义、说书、评话等方式更有优势,对听众更有黏合度。音频节目大V进入平台就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引流。
如果是做素人节目,可以在播报和说话的方式上尽量贴近“说话感”和“交流感”,段子手绝对是加分的。当然也要避免千人一面,根据节目要求做出调整和设计。还可以进行一些线下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传播。
2.精准化的标签配对
大数据时代,数据感知用户行为情感,需要平台通过后台大数据的分析,按照用户行为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标签配对,实现内容的更精准推送。(转载有删减)
文章来源:BRTV传媒研究 作者:刘亭
互联网传播带来音频节目制作范式和传播环境的巨大变化。“一对多”模式转变成新媒介时代的“一对一”模式。音频节目如何更具新媒体属性和互联网产品特征,在海量的互联网平台数据信息中怎样“跳出来”,除了算法的推送之外,节目本身的高质量也是必备要素。
制作一档吸引力强的音频节目,操作法则包括三个方面:
★ 通过用户标签标记,实现消费者解构;
★ 通过数据肖像的廓形,细分消费行为特征;
★ 通过个性化内容定制,实现内容触达。以下分别从编辑方式、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三个方面来进行解析。
一、编辑方式
1.标题
音频节目移动端听众有从“资讯获取类”向“知识获取类”转移的趋势,因此简明的、有针对性的标题和内容,直接提供的解决方案和知识切片,更容易获得点击。标题要让用户想去点击,吸引眼球和有趣的同时,和当下的文化热点与大众谈资结合。例如人文社科类节目,标题不能太学术化,比如讲述皇帝的节目,标题可以是 “皇帝:古代做公务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还有“关于唐朝历史,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等。
2. 体量
音频节目移动端的收听特点是移动性、及时性和碎片化,因此受众偏向轻量的传播内容。在编辑内容的时候要做到“提纲在内,切片化内容在外”。比如知识类节目的大纲制作团队可以自己使用,但呈现出来的课程内容一定是分解式的。听众对于体系化、史纲式的课程会望而却步。
3.节目类别
音频节目平台要做好分类,在节目页面的显示上凸显互联网特点,实现有效触达。比如可以横向分成:小说、直播、儿童、广播、相声、人文、历史、音乐、教育培训、情感生活、英语、商业财经和读书等等;有些节目也具备纵向分类的标签属性,比如按照“知识”来分类,像国学书院、小语种、名校公开课、少儿英语和学科教育都可以归属一类。
还可以让用户通过私人订制的方式选择平台页面的节目显示,比如用户可以选择读书、人物、情感、英语和电影等兴趣,根据用户收听行为和标签来推送相应的节目,提高触达的有效性。
二、生产方式
1.讲述方式
内容的讲述方式在互联网传播中要凸显用户思维,而不是产品思维。比如:一档电影专业类节目,用户的角度希望从“他教我如何拍电影”或者“他教我如何看电影”的路径来收听,因此内容的生产方式不再是讲师单向主导型。
2.节目剪辑
注重即时性、交互性,可以引入“弹幕”的聊天室概念,多设置提问,用多人提问等方式,制造“谈话场”;注重节目剪辑的气口和停顿,从音频节目的特点出发,考虑到听众接受知识点的逻辑方式和行为特征,不要太过跳跃。
3.更新频率
节目的更新要保持一定频次并阶段性地通过平台推助的手段,提升关注度,保证节目曝光率。
三、传播方式
1.趣味性和说话感
音频平台不像视频节目具有动态,也没有纸媒的可反复性,因此在内容的编辑方式上应该增强它的趣味性和说话感,像演义、说书、评话等方式更有优势,对听众更有黏合度。音频节目大V进入平台就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引流。
如果是做素人节目,可以在播报和说话的方式上尽量贴近“说话感”和“交流感”,段子手绝对是加分的。当然也要避免千人一面,根据节目要求做出调整和设计。还可以进行一些线下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传播。
2.精准化的标签配对
大数据时代,数据感知用户行为情感,需要平台通过后台大数据的分析,按照用户行为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标签配对,实现内容的更精准推送。(转载有删减)
文章来源:BRTV传媒研究 作者:刘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