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看”广播!中国之声融媒转型的路径探索

  如今,广播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声音媒体”,传播形态、渠道、平台、场景越来越多元,广播媒体已经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进入了融合新技术新手段、新渠道新载体、新平台新场景、新理念新模式的融媒体时代。截至2023年11月5日,央视频中国之声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突破4000万。

  日常节目 全天候伴随

  2021年4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首次在央视频APP开设直播间。目前,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新闻进行时》《正午60分》《新闻晚高峰》《全国新闻联播》《新闻有观点》《新闻超链接》《决胜时刻》《朝花夕拾》等节目陆续实现音视频同步直播,基本完成全天候节目覆盖。

  中国之声借助视频直播间,让广播好听好看又好玩。通过切换主持人机位、嘉宾机位、全景机位,网友在收听节目的同时,可以从不同视角“看”广播。除直播间画面外,视频直播间还开设多个甬道,为受众提供慢直播画面、宣传片等内容,增加直播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中国之声突出广播互动特色,每天设置不同话题和听众网友进行互动,进一步强化“受众本位”。

  特色专题 创新性表达

  中国之声坚持守正创新,借助视频直播间创新专题报道的表现形式。今年6月24日起,中国之声每周六推出融媒体直播《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20期节目从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贾湖骨笛说起,每期围绕一件核心乐器,如钟、鼓、笙、埙、磬、筝、琵琶、阮……串联起中国传统乐器大家族,以音视频同步直播形式,为大众呈现一场场艺术盛宴,开启一次次文化品鉴之旅。

  为了能让观众直观地感受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与旋律,《乐动中国》采用双直播间交互模式——综合运用中国之声广播直播间和视频演播室,通过导播平台进行现场切换,联通多个传播场域。每期节目中,主讲嘉宾先在视频演播室进行公开课的直播演讲,随后进入广播直播间接受主持人深度访谈,视频演播室则继续请进演奏名家、非遗传承人、00后乐器达人等,适时进行演奏、演示,生动展现传统乐器的声音魅力。

  外景直播 多样化呈现

  在广播直播间视频化基础上,中国之声借助5G背包、XR虚拟现实、视频云导播切换台等技术装备,策划并推出多场外景直播节目。

  2023年《中国声音中国年》使用5G网络传输方式进行外景移动音视频直播,主持人苗霖、俨玲化身“兔霖玲”组合在街头巷尾寻找浓浓“年味儿”;《清明时节·寻找杏花村》探访湖北、山西、安徽、江苏四处“杏花村”,文化学者做客直播间畅聊历史、民俗、诗词;《家国端午》在浙江宁波赛龙舟现场搭设直播席,创新引入无人机航拍、科普动画等形式,沉浸式体验端午民俗;《明月照家国》在中秋夜走进钱塘江畔,主持人与来自民乐、诗词、曲艺、潮文化等不同文化领域的青年嘉宾现场斗艺。

  2023年,中国之声围绕“国家文化公园”主题推出大型融媒体节目《江山壮丽》,分为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等五大篇章,相继推出5场外景融媒体直播。节目集主题性、话题度、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带领受众沉浸式体验国家文化公园神韵,感受生生不息的时代脉动,打造可听可看、可亲可感的文化精品节目,堪称一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国家文化公园“百科全书”,全平台累计触达人次超过5亿。

  外景直播的视频化延伸拓展,极大地丰富了广播直播的视觉效果,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之声的品牌影响力。

  重大时刻 全景式记录

  中国之声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不断推进融合传播,在多个重大场合、重要时刻进行广播视频化探索,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10月26日推出的神舟十七号发射特别直播《筑梦空间站》,通过多视窗形式,将酒泉直播席、中国之声广播直播间及总台前方制作的公共画面信号汇集,实现发射现场、指显大厅、北京直播间嘉宾访谈的音视频“三方联动”,与听众网友共同见证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2021至2023年,中国之声已连续三年在进博会期间推出5G融媒体音视频直播《“进宝”探宝》,主持人化身进博会吉祥物“进宝”,探访各大展馆,展示最新成果、亮点产品,开创全国广播长距离长时间移动式音视频直播新模式,成为广播融合直播的突破式尝试。

  作为国家新闻广播,总台中国之声在广播视频化探索过程中,不断创新节目内容,提升节目质量,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技术,在发挥音频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融入视频效果,让受众不仅“听见”广播的入耳入心,也能“看见”广播的多姿多彩,在广播向融媒体转型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文章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