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播客看声音媒体的价值

  “播客”一词最早出现在2004年,源于苹果公司的产品“iPod”和“broadcast”(广播)的混合词“Podcast”。根据2023年1月的数据,Spotify平台的用户数量已达5亿,同时承诺会加大力度投资podcast与有声书业务,此举将带来高利润报酬,已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播客生态体系。如果我们深入了解播客,会发现“声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以播客为代表的声音媒体有无限的价值和发展空间。

  01回归声音本质

  在电视媒体出现之前,广播媒体、声音才是与消费者对话的唯一方式,百大品牌营销的开山大刃无不是“声音”。

  史上最有名也最成功的,应该就是计算机处理器品牌英特尔(Intel)的五声“登”旋律——登,等登等登。在所有电脑的电视广告结尾,会出现英特尔的标志性logo(Intel Inside),以及搭配上独特的英特尔旋律,通过声音的表现让消费者知道“英特尔装在里面”。这个聪明的营销策略将这个原本消费者看不见、摸不着的处理器品牌,变成现今几乎消费者唯一知道的处理器品牌,至今销量仍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继1968年英特尔成立以来,尽管经过了五次改版,这个洗脑的品牌旋律仍然烙印在消费者心中,虽然只有五个音符,但给人带来了品牌创新与可靠的感觉,这个独一无二的辨识度,是其他品牌无法夺去的。

  品牌通过声音创造品牌辨识度的方式,远远不止于广告,更是充斥在体验产品、使用产品的场景中。例如想象我们在炎热的夏天里,听见“咕噜咕噜”的喝饮料声,便能直觉地联想到一瓶沁凉的可口可乐,瞬间勾起想要畅饮的欲望。这些品牌声音记号,无所不在地充斥在生活中。

  声音除了在记忆上拥有不可替代性,它能传递的东西也远高于其他感官。有研究指出,声音可以传递27种不同的情绪。就连已逝的物理学家霍金也奉为圭臬,他丧失语音能力长达30年,仍坚持使用统一的电脑机器人模拟声作为和外界沟通的形式,他曾说:因为只有声音才能够还原本人、只有声音才能更深入的沟通。对于霍金来说,这套沟通设备如同他身体的一部分,一旦更新迭代,相当于改变他的身体。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Longfellow)曾写道,人类的声音是“灵魂器官”。相比我们人体的其他器官功能,声音更能够表达我们的身份,声音里哪怕最细微的一些变动也会存在意义上的不同,而这是其他媒介难以企及的一点。

  02国内播客的发展

  《2023播客营销白皮书》显示,中文播客节目的数量在这三年迎来了25倍的爆发式增长。广播行业成熟方法论的普及,为播客节目的录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消费级的电子录音设备也广为流行。工具、平台等基础设施的日益成熟,共同推动创作者的增长。从内容需求端的视角来说,疫情带来的高度不确定使得用户们急于寻求陪伴感、社交感等情绪价值,播客成为消除寂寞与无聊的良药。同时,音频终端市场的飞速扩张也为播客等声音媒体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03重塑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在播客中,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风格,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展现个人色彩。而用户在听创作者聊天时,伴随着沉浸式的声音场景,他们仿佛化身为谈话的参与者,神游似的切换到了话题的场景中。耳机里的陌生人,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收听节目,也熟识了起来。这些用户随之融入了主播团的群体中,这样陪伴的感觉,消弥了日常空洞形成的孤独感。在这个情景下,内容、用户、创作者围绕着节目成为了一个共同体,相互渗透、相互弥补、成就共识。创作者在输出观点的同时,用户的反馈也增加了话题的视角和发散性。双方的深度交流也促进了关系的进阶。在节目后的私域渠道、群组交流,将这段始于声音的邂逅的关系沉淀下来。

  除此之外,播客能够灵活地适应用户的生活节奏。播客作为长时间的声音媒介,对用户的专注时长并不苛刻,反之,它能够全面地适应多样性个体的生活节奏,如水般地渗透着用户们的日常。无论是办公、学习、通勤时,只要双耳是空的,便能戴上耳机,享受自己的“小世界”。播客用户的群体并不是信息匮乏者,恰恰相反地,他们是超额负荷信息的一类人群。他们通过播客来获取更多有价值、有深度、有趣味的信息和知识。

  在这样紧密的声音空间中,播客能够用声音连接创作者和用户,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多价值和乐趣。而播客节目创造的关系入口,则正是连接两者的纽带。声音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陪伴感”,让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时间,在日常办公、学习、通勤时,只要双耳是空的,便能戴上耳机,享受自己的“小世界”。声音也让我们重新定义了媒介的使用形式,音频内容与文字、视频不一样,不必加重折磨我们疲惫不堪的双眼。“声音”独特的媒介形式也决定了播客拥有更多潜在的传播场景,未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04播客的营销价值

  从搜索竞价排名,到社交媒体信息流广告,再到视频直播带货,产品、内容的商业化方式一直在流变。如今,受众对于内容品质要求在提升,简单复制粘贴的“爆款”视频也会造成视觉疲劳,营销套路也被人们所逐渐熟悉。

  播客作为一种媒介,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和陪伴性。听众能够收听播客的同时进行其他事情,覆盖通勤、家务等场景;声音的亲近性容易引发情感连接。因此,目前播客对于品牌宣传推广而言,其自身的定位更多在于“品牌的话语接口”,并不意在即时促销,而是在于塑造长期的品牌形象。

  播客的商业化,也在多方角色的推动下逐渐进入正轨。平台方、品牌方、代理商、创作者各自发力——音频平台开发各类营销工具、发起激励计划,帮助创作者变现;品牌方邀请创作者定制节目,或直接将播客作为其营销矩阵的一环,自建播客栏目,推出极具品牌文化特色的播客内容;创作者积极创作内容,创新内容营销的方式;代理商则助力品牌和播客建联,为品牌提供代运营服务,并为平台提供策划。

  播客商业化的方式也在发展中不断地创新。除了同样适用于其他媒介形式的贴片广告、赞助、平台展示类广告,播客营销的方式还包括内容定制、品牌自建播客、周边售卖、付费打赏、社群活动等。播客营销的成长期,整体处于越“玩”越新的状态。

  从营销方式的角度来看,播客营销的成本也比较低,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俞晨骜认为:“音频领域是相对的流量价值洼地。从投放成本来看,音频成本约为视频的几分之一,甚至于十分之一。”(转载有删减)

  文章来源:媒介杂志    作者:胡珈玮、刘丁榕、黄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