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出圈密码|一年近500期全网置顶!时政报道出新、出圈秘籍来了

  导读

  自说自话、用户不爱看、无法引发共鸣……一些主流媒体在时政传播方面存在这样的问题。

  如何让时政内容“飞入寻常百姓家”,达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央广网打造的《每日一习话》《习声回响》《看图学习》《声动中国》等时政、融媒体产品,在2022年全年获得近500期全网置顶转发,触达受众超168亿人次。

  以声为媒,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央广网有哪些策划、创作经验?

  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研部副主任秦强,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陈作平,解析央广网的出圈密码。

  以小见大、久久为功,让时政产品接地气

  时政报道具有很强的严肃性、权威性,往往给人枯燥乏味、生硬说教的印象,用户不爱看,导致传而不通。

  移动互联网时代,时政产品出圈需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手段,契合受众的需求让“高大上”的时政内容“轻装上阵”。

  作为国家级广播媒体平台,央广网结合自身定位,发挥声音媒体优势,建设好习近平治国理政国家声音库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声音平台全媒体传播时政特稿头条工程,依托金句原声时政专栏《习声回响》《每日一习话》《看图学习》等新媒体产品,重点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活动、重要讲话、治国理政思想网上新媒体传播的“头条工程”。

  

  央广网《每日一习话》专栏海报

  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陈作平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着眼于全局,着眼于战略层面。媒体在进行传播时,要注重用户的感受。用户更需要的是近距离、接地气的内容。”

  央广网如何实现接地气、亲近性传播?

  以《每日一习话》为例:

  首先,以工匠精神、久久为功的信念、专业化解读,做好生产、传播。

  《每日一习话》每日更新、发布内容,打造成为“日报级”新媒体产品,并通过专业化阐释,不断扩大影响力,使之成为用户每日必刷,汲取正能量的网上课堂。

  其次,以做减法唱响正能量,以小金句撬动大主题。

  《每日一习话》拒绝用长篇大论搞宣传灌输,代之以精简、亮眼、有力量的金句,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将党中央的政策主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广大网民听,让用户读金句、识理论,凝聚为新时代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最后,洞悉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接收方式,创新时政表达。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超过即时通讯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其中,短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68分钟,遥遥领先于其他应用。央广网顺应视听新趋势,将《每日一习话》做成视频产品,让网民随时随地便携式观看,听懂思想理论、大政方针,让党的声音入脑入心。

  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研部副主任秦强也点赞《每日一习话》栏目,他认为,栏目鲜活生动,通俗易懂,通过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把深刻的道理讲透彻,把严肃的话题讲鲜活,让大家听起来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既有高度也有温度,在春风化雨中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理论思维、增强理论素养。

  数据显示,2022年,《每日一习话》推出365期节目,被中央网信办推荐全网置顶转载162期,全网触达总量上百亿次。“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更多中国力量”“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等多期话题置顶微博热搜榜,阅读总量超34亿次。

  善讲故事、多元渠道,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如果说,精巧的内容设计和丰富的产品形态,解决了融媒体环境下内容对公众的可及性,那么,优质的内容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通过讲故事,选取典型案例,实现共情传播,以多渠道互嵌,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提升传播效能。

  2022年7月,央广网推出以声音为特色的融媒体产品《声动中国》,通过温暖、奋进、自信、拼搏的原声记录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截至目前,共发布短视频55期,全网触达超6亿人次,80%的产品获中央网信办推荐全网置顶。

  

  央广网《声动中国》专栏

  《声动中国》有何出圈密码?

  一是,强化重要节点、热点意识,做好新闻策划,以新闻事件中的原声、真实场景为主要素材,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以声音感动中国。

  新媒体传播时代,抢抓时效、赢得流量和用户分秒必争。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既需要高度的新闻敏感,也需要较强的选题策划意识。《声动中国》围绕重要节日、新闻热点,通过极具感染力的原生态、场景化声音、画面,再现新闻现场,真实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品质、人格魅力,传递主流声音、主流价值。

  “衣服裤子没脱,他就跳下去了,他把那个小女孩拖在肩上,把自己的头埋在水里。”

  “这个炸桥任务是非常重的,哪怕在艰苦、哪怕牺牲,我也不怕。”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我有什么资格显摆自己。”

  清明节,央广网独辟蹊径,推出《声动中国丨他们从未离去,我们不会忘记!》,用原声音频、图片、视频,做成短视频作品,追忆不顾安危,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以及用一生守护壮阔山河的民族脊梁。

  当代中国青年是什么模样?五四青年节,央广网推出《声动中国丨这届青年是懂____的》短视频作品,从高楼大厦到山野林间、从雪域高原到海岛边关,记录特警、消防员、乘务员、大学生等青年人可盐可甜、可美可飒、追逐理想、青春向上的风采。

  二是,以用户为中心,契合移动传播规律,以互联网思维打造融媒体项目,实现内容与用户的共情、共融。

  《声动中国》适应移动传播规律,采用竖屏方式,每期视频用一个主线,选取典型、经典镜头,将多个碎片化短视频串起来,形成报道合力。并通过真实场景、现场同期声,简洁、明快的剪辑技术,以真、以情动人,让用户带来心灵上的触动,让主题主线报道润物无声。

  幸福是什么?“双胞胎看见爸爸回来,开心得手舞足蹈”“情侣考研报考同校、同专业,考出同分”“高三女生拉父亲上台领奖,父亲感动落泪”……《声动中国丨“给你们看看什么叫幸福”》从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打捞”出不同的幸福瞬间,让观众在繁华喧嚣的世界里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快乐。

  三是,央广网深化全媒体传播理念,将自有平台+第三方平台相结合,既造船出海,又借船出海,持续放大传播声量。

  自推出以来,《声动中国》第一时间、持续在央广网及其客户端上推出,巩固自有传播阵地,提升用户黏性。同时,结合第三方平台调性和用户特征,从作品中优中选优,结合特定节点,在学习强国、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优质作品,实现破圈传播。

  数据显示,《声动中国》推出的首期产品《声动中国|闪亮的勋章》在学习强国阅读量达400万+,《声动中国|谁还不是老师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在微博阅读量达320万+,《声动中国丨“害怕不害怕?”“不怕了!”》在今日头条阅读量达180万+。

  IP运营、创新表达,提升时政报道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近年来,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央广网主动拥抱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主流话语表达方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阐述中国理论、中国实践,并通过打造时政报道IP、矩阵,提升传播效能。

  具体来看:

  一是,央广网全面整合权威数据库、声音库,并集结优秀时政团队,以时政报道创新为主题,精心打造新媒体IP,多个拳头产品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主动挺进主战场、主阵地,抢占舆论制高点,让时政报道发挥长效价值。

  《习声回响》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会议、会见、考察、调研、出访、演讲等权威原始音频为基础,依托PC端、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平台同步全方位、全媒体创新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报道,是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原始声音的重要平台,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收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原声时政课堂

  《声动中国》将镜头对准普通人,拍下美丽、幸福、精彩瞬间,记录感动、奉献、奋斗的故事,用声音记录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构筑了一幅中华儿女拼搏、奋进,爱国敬业、超越自我、追逐梦想的多彩画卷,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二是,央广网树立创新理念,以开放心态,积极适应新媒体传播趋势、规律,将优势资源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利用多元、新颖、富媒体表达方式,打造爆款、出圈产品赢得用户。

  央广网打造的时政新媒体产品以“金句/讲话+解读”为特色,结合特定时间节点,综合融入图文、音视频等元素,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群众,正确阐述、有效传播时政内容,让主题报道深入人心。

  此外,为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金句的宣传工作,央广网头条工程栏目《习声回响》于2022年春节假期期间连续推出7期漫画视频产品“温暖聆听”系列,聚焦乡村振兴、航天强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带领受众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一起向未来。该漫画视频产品,其中有3期被全网置顶转发,触达量3000万次。

  时政报道是媒体常态化报道主题,如何出新、出彩,是主流媒体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央广网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获得了大流量、赢得了用户,还受到主管部门的肯定。这得益于央广网强化主流权威媒体的定位与使命,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精神、树立互联网传播思维、积极拥抱新媒体,让时政报道出新意、出成效。这也是央广网给其他媒体带来的时政报道创新启示。

  文章来源:传媒茶话会 作者: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