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党员︱《通向繁荣之路》:讲好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故事

  近年来,我相继参与了《将改革进行到底》《必由之路》《摆脱贫困》等多部中宣部和总台联合打造的大型纪录片的创作工作。2023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为迎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作为纪录片的执行总导演兼总撰稿,与来自总台多个部门的共产党员一起,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历经200多个日夜,精心打造了总台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同时也见证着一个党员群体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023年10月11日至16日,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八点档播出,多语种出版物同步全球发行。纪录片播出后,电视收视率在全国所有上星频道同时段专题类节目中排名第一,相关报道还被连续多日全网置顶、反复登上不同平台的热搜、热榜,总触达量超过56亿次。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重要历史性时刻,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纪录片创作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主线,全面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伟力,以及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性传承弘扬丝路精神的定力决心;用鲜活的镜头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故事,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起更为广泛的强大合力。

  在这场历时半年多的创作中,我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同时,我也体会到总台共产党员敢于碰硬、勇于攻坚、善于战斗,以敏锐坚定的政治领悟力、携手并肩的团队凝聚力和不断突破的创新战斗力,最终不负使命职责。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这句话既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总结,也是纪录片创作团队的写照。

  《通向繁荣之路》纪录片创作团队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共产党员,当我们接到这个任务时,既感到无比光荣,又感到挑战重重。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提出以来,围绕其展开的研究、出版的书籍层出不穷,但大多数都是以案例为依托或者针对单一领域的讨论,综合性、系统性剖析十年发展阶段的内容几乎没有,甚至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何时并称为“一带一路”这个小小的细节,都很难找到出处。

  如何在“无人区”开辟道路?

  在项目执行中,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党支部书记、《通向繁荣之路》纪录片总导演张勤带着大家深入领悟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洞察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伟力。并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带领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时代、理解受众。这也坚定了创作团队迎难而上的信心。

  没有路,我们就自己蹚。这个主要由党员构成的主创团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从“笨功夫”里开启创作之路。撰稿团队将习近平总书记所有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演讲、致辞都整理出来,大家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深入研读,各种讨论会、分析会,一开就是一整天。我们对近30万字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演讲文本进行分析,对两届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中将近600多项成果进行逐项分类比较。在沉下心研究的同时,我们还走出去多方请教,我们与相关部门举行了十多次的深入座谈,采访数十位相关领域的官员和专家学者。

  就这样,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一些模糊的细节清晰起来,一个个从未被报道过的细节第一次被挖掘出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何时并称为“一带一路”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入的时间顺序;中欧班列是如何打通的;RCEP又是如何谈成的……大家发扬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挑战的精神,下别人不愿费劲去使的“笨功夫”,用电视化手段完成了对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综合性系统性精准梳理,为中国和世界讲出了一个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的精彩故事。

  纪录片播出后,一位长期观察和研究“一带一路”发展的业界专家感慨地说:“节目对十年脉络进行了清晰梳理,查询了大量史料,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是我们专门做研究的人也没有做到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领导,也充分肯定了纪录片体现出来的学术价值。为时代立传、为历史存真,这正是我们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勇于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到最艰苦的地方,记录别人没记录过的。与以往我们创作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必由之路》《摆脱贫困》等大型纪录片不同的是,《通向繁荣之路》涉及国内国外上百个共建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把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伟大实践,真实客观呈现,不仅对创作团队在案例平衡选择上是挑战,同时对采访拍摄也是巨大挑战,大部分的共建国家都是经济条件落后,路途遥远。尽管困难重重,在策划初期,我们就定下一个原则,一定要到最艰苦,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去真实发现和纪录。

  非洲塞内加尔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十年时间,中国帮助解决了这里七分之一人口吃水的问题。从北京到塞内加尔,要转机两次,飞行25小时才能抵达,这里环境恶劣,干旱酷热。年过半百的摄像李子国是一位有着1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主动申请前往拍摄。在塞内加尔最为偏远贫困的北部地区,在高温的炙烤下,摄影机频繁出现过热关机,以致不得不将摄影机放在阴凉处或使用衣物包裹住进行降温,才能确保拍摄的顺利进行。

  由于长时间高温暴晒,每个人的皮肤都变得通红,汗水湿透了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形成了一片片深色的汗渍。酷热的天气和高强度的工作让李子国感到昏眩,甚至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的症状。李子国在做了简单处理后咬牙坚持拍摄,同样身体不适的康毅甚至用上自己的偏方——喝了两口风油精。就这样,他们用超乎寻常的毅力,真实纪录下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不仅是塞内加尔,在尼日利亚的偏远村落、在乌兹别克斯坦天山深处的卡姆齐克隧道、在布隆迪稻田里,每当遇到急难险重,共产党员都冲在一线,关键时刻站的出、顶得上、干得好!

  善于开创具有时代感的纪录片新样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如何让《通向繁荣之路》和以往的“一带一路”纪录片有不一样的气质,唯有创新。在纪录片策划之初,导演组就设立了专业数据分析团队,充分利用海内外相关数据库资源,深度挖掘与开发,力图以微观视角去呈现宏阔的时代变化。在预备党员李斌的带领下,年轻人们在数据的海洋中,开始了执着的探索。例如制作一张“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云图”,一分钟时长的背后,是数个月的不断尝试调整,从世界权威的科研数据库,提取了十年跨度、百万级的数据。接着将150多个共建国家成对匹配连线,计算每队国家间论文合作的数量。然后与前端工程师合作,通过计算机编程,将这张合作网络图由平面变立体,再动起来。

  三个多月里,是无数次的推倒重来,但无论历经多少波折,大家都坚定地挖掘出不为人知的内容,并通过AI绘画、虚幻引擎等先进技术,去还原历史、展现数据、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中欧班列在世界版图上勾勒的贸易网,太空视角中的一个个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编织的网络,还有航运线路的变化,当十年的伟大成就,用数据的方式挖掘并可视化呈现出来,观众感到极大震撼,由衷赞叹共建“一带一路”伟大实践。国外网友纷纷留言:“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各国在许多领域合作,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切实好处。”“习近平主席是个不平凡的人,他不仅有远见,而且关心他人,心地善良。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新闻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我们将把这次创作经验运用到今后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讲出更多新时代中国和世界的故事。

  作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制片人、《通向繁荣之路》执行总导演兼总撰稿、总台“四好”党员 岳群

  文章来源:总台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