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党员|用“守正创新”体现对党忠诚

  2024年,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17年。17年来,从新闻值班编辑到财经记者,从国际新闻监制到驻外记者,再到带领栏目团队;从汶川地震争分夺秒进入重灾区采访报道,到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特别直播报道,再到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不断的、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积极探索前进。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作为特别节目文案撰稿和内容导播,参与了环球资讯广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特别直播报道”。从频率直播开机到并机,从并机结束到频率直播结束,两个时间区段的直播安排、四个出入节点的内容衔接,不允许出现任何延迟或差错。其中,既包括天安门广场记者的随时协调调度,也包括近两个小时的直播文案与音频素材的编排。

  为了圆满完成直播任务,我和编辑团队及前方记者、技术导播、主播,从直播日一周前开始密集沟通协调,但直到7月1日凌晨,也无法完全确定前方记者的点位和信号状态。这也就意味着连线的时点、时长和音质,都是未知数,进而整体节目的编排,都需要做多重预案。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直播中的“不确定性”,我们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采取了“最笨的办法”,在直播开始前两小时,每隔半小时测试一次直连信号,并且在直播开始前半小时,与广场记者预录连线,以保证大会直播“万无一失”。

  传递国际社会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关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的高度赞赏,对深入发展对华关系的热切期待,是环球资讯广播的频率特色,更是使命责任。为此,我们提前一个月启动采访素材收集,在特别直播报道中呈现从总时长上百小时的候选素材中精选的,对全球近4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政党负责人、知名人士和民众的采访音频。我们对每一段素材的要求,都遵从“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翻译和制作原则,严格做到“翻译精准、表意准确、配音贴切、音质清晰”。

  2020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同舟共济”——环球资讯广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报道》启动播出。我作为节目监制参与节目创设和制播工作。为了让“抗疫报道”与“防疫工作”并行不悖,节目严格实行“两班倒,不见面”的工作模式。因此,每天两小时的新闻直播,仅由三人组成的团队支撑,工作内容涉及文案采编、记者联络、制作包装、节目编排、直播主持及导播。高强度的锤炼打造了高效率的团队,而支持这个团队保持斗志的,是“遇大事,看党员”的信念和意志,更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工作流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工作效率的理念。

  一方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让我们在工作中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能够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同时,也指引我们务实求进,探索创新。

  2023年7月起,《新闻盘点》启动音视频同步直播,作为环球资讯广播首个日常栏目的音视频融合直播的“试点项目”,这又是一次“多无”状态下的尝试。如何“从实际出发探索创新之路”,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从为新媒体平台打造一档国际资讯解读分析类节目入手,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和分工,同时考虑到视频直播时套播广播的需求,在细节上下功夫,找到“看”和“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把每一个环节的衔接做好。当然,对一个一直做音频节目的团队来说,挑战远不止这些。

  没有专职的视频编辑,就自学;没有成型的视频和图片素材库,就申请台内资源;没有融合匹配的音视频播出系统,就和技术局同事合作改造系统满足要求。从接到任务到上线播出,只用了两周时间……支撑我们实现“从无到有”业务转型的动力,来自党员带头打硬仗、作先锋的示范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会极大地改变中国,还会深刻地影响世界。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党和国家赋予总台人的职责和使命。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受外交部和外交学会邀请,我作为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中方成员,参与了中韩交流和共同报告的起草工作。在十多场各层级的委员会会议期间,我作为中国媒体人,与韩方同行在博弈中求共识,既坚决驳斥不实言论和无理指责,也为推动人文交流提出务实、理性的意见建议。其间,在发表于韩国媒体的文章中,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增进中韩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群体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两国媒体人责无旁贷。在误会面前,两国媒体应当一同发声,解疑释惑;在谣言面前,两国媒体应当一起行动,去伪存真。向本国和对方国家的受众展现真实的中国与韩国,共同讲好中韩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在当前信息传播和获取途径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作为在总台新闻业务一线工作的一名普通党员,要“静心守正”,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坚持“定力”,发挥正向舆论引导作用。同时,更要“敢于创新”,用新技术打造新形象,迎接新形势与新任务。

  作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环球资讯广播部深度报道工作室制作人、总台“四好”党员 陈濛

  文章来源:总台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