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平台如何应对用户屏蔽信息流广告?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广告已成为网络广告的主要承载形式之一。它巧妙地嵌入在信息流媒体平台的内容之间,与资讯混排,以原生广告的形式呈现,相较于传统的旗帜广告,对用户的干扰性确实有所降低。然而,数据显示,仍有67%的用户将信息流广告视为干扰,甚至主动通过标记“不感兴趣”等方式屏蔽广告内容。这一行为,虽然顺应了用户自治的需求,却也给广告主和平台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对于广告主而言,信息流广告的频繁屏蔽无疑会影响其营销效率和投资回报率。而对于平台来说,这更是关乎稳健运营的大事。但危机往往伴随着机遇,移动端信息流媒体平台的动态性和响应性特征,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自由筛选和屏蔽信息,而平台也能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信息推送策略。这就让信息流广告的响应式重定向成为了可能。当用户屏蔽信息流广告时,他们的信息加工模式其实已经透露出了对后续广告的偏好。
研究发现,处于快处理模式的用户,更倾向于整体式思维模式,他们会把广告视为一个整体。如果广告整体上与其需求不匹配,他们就会屏蔽。对于这类用户,后续推送与屏蔽广告不同品类的产品广告,往往能让他们产生更积极的广告态度。
而处于慢处理模式的用户,则更倾向于分析式思维模式,他们认为广告要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如果广告中的某些产品属性与其需求不匹配,他们就会选择屏蔽。对于这类用户,后续推送与屏蔽广告相同品类的产品广告,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这一发现,给信息流媒体平台带来了两个重要的实践启示。
首先,平台在面对用户的广告屏蔽时,不能再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应该深入分析用户屏蔽广告的原因,优化后续的广告推送。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对于信息流媒体平台中用户信息加工模式的分析,做到精准推送,减少用户屏蔽行为。
其次,平台可以从用户动态信息加工的视角出发,更加细粒度、实时、精准地刻画用户的需求。深入了解用户进行广告回避的内在机理,把握后续推送的应对策略。这样不仅能提升用户的体验感,降低用户流失率,建立与用户稳固的关系;还能增强广告商对平台的信任和支持,为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流广告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深入理解用户行为,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央广广告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广告已成为网络广告的主要承载形式之一。它巧妙地嵌入在信息流媒体平台的内容之间,与资讯混排,以原生广告的形式呈现,相较于传统的旗帜广告,对用户的干扰性确实有所降低。然而,数据显示,仍有67%的用户将信息流广告视为干扰,甚至主动通过标记“不感兴趣”等方式屏蔽广告内容。这一行为,虽然顺应了用户自治的需求,却也给广告主和平台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对于广告主而言,信息流广告的频繁屏蔽无疑会影响其营销效率和投资回报率。而对于平台来说,这更是关乎稳健运营的大事。但危机往往伴随着机遇,移动端信息流媒体平台的动态性和响应性特征,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自由筛选和屏蔽信息,而平台也能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信息推送策略。这就让信息流广告的响应式重定向成为了可能。当用户屏蔽信息流广告时,他们的信息加工模式其实已经透露出了对后续广告的偏好。
研究发现,处于快处理模式的用户,更倾向于整体式思维模式,他们会把广告视为一个整体。如果广告整体上与其需求不匹配,他们就会屏蔽。对于这类用户,后续推送与屏蔽广告不同品类的产品广告,往往能让他们产生更积极的广告态度。
而处于慢处理模式的用户,则更倾向于分析式思维模式,他们认为广告要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如果广告中的某些产品属性与其需求不匹配,他们就会选择屏蔽。对于这类用户,后续推送与屏蔽广告相同品类的产品广告,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这一发现,给信息流媒体平台带来了两个重要的实践启示。
首先,平台在面对用户的广告屏蔽时,不能再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应该深入分析用户屏蔽广告的原因,优化后续的广告推送。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对于信息流媒体平台中用户信息加工模式的分析,做到精准推送,减少用户屏蔽行为。
其次,平台可以从用户动态信息加工的视角出发,更加细粒度、实时、精准地刻画用户的需求。深入了解用户进行广告回避的内在机理,把握后续推送的应对策略。这样不仅能提升用户的体验感,降低用户流失率,建立与用户稳固的关系;还能增强广告商对平台的信任和支持,为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流广告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深入理解用户行为,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央广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