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音视频场景中广播媒体的突围路径
2023年9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中,对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终端管理、车载网络音视频服务管理、车载音视频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和要求。广播媒体在这一重要的发展转折期,应抓住时机,应对新变化、解决新问题,为突围和破局探索出新路径。
1.汽车智能化背景下车载音视频发展现状
1.1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上升空间巨大
近年来,车载音视频特别是车载音频迎来发展高峰,市场已步入快速发展期。观研天下预计我国车载音频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达到350.8亿元。另据CSM数据,2023年前十个月,车载视听场景的人均消费时长将近60分钟,是居家视听的1.4倍。未来随着AI和车联网的纵深发展,车载音视频行业将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1.2内容开发吸引各方投入,电台自有App运营进步神速
互联网企业对行业敏感度高,早已入局车载音视频内容产出。根据CSM的数据,与2022年同期相比,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2023年的平均增幅只有18.6%,其中,车载场景的增长高达35.92%,势头最为迅猛。可见这些App将产业重点聚焦在车载领域。与此同时,电台自有App运营进步神速,表现出色,2023年前10个月,电台自有App人均消费量同比增幅高达90%。其中总台云听的增幅最猛,以231.6%的幅度位居首位。
1.3系统不断升级,改变内容消费习惯,引导内容消费趋势
车载视听的内容消费习惯、趋势与技术发展密不可分。汽车需要人驾驶,只能消费音频。另外,车机系统平台也在不断进行优化、迭代。从单屏到多联屏,从投影到旋转屏,均成为车载音视频的优秀载体,为车载音视频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1.4生成式AI诞生,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视听行业掀起“质量与效率”变革
AIGC的创作能力、通用化能力以及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未来,AI音频行业将触发各应用场景的全面变革,围绕着音频生成、语音交互、个性化推荐等领域的应用产品将层出不穷,覆盖更多元场景。AI的发展确实加快实现了音视频的智能创作,推动音视频产品实现更多创意、更高效率、更新体验与更高品质。
1.5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监管仍需强化,车载舆论新格局亟待塑造
车载场景作为稀缺的新流量入口,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面对这个庞大市场,一些商业化平台出现了以流量为先、侵犯用户隐私等问题。为获得更高播放量,部分内容提供商制作一些有害内容到平台上,一旦监管不严,不良信息会在车载空间内蔓延,对车主及车厢内的未成年人产生危害。还有部分汽车厂商在配置上一味追求大屏,却忽略了配备无线广播接收装置,无视车主掌握权威消息和应急信息的刚需,也破坏了车内视听体验的完整性。当下正处于车载智能终端行业发展初期,音频平台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非常突出,价值导向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很大。加大主流媒体音视频产品在车载场景的传播和扩大,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符合广大车主的意愿和需求。
2.路径重构:广播媒体突围车载音视频赛道
2.1抢占制高点: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成果,打造深度变革新起点
业内普遍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创造性的技术逻辑带来内容生产的能力跃升,可大幅提高驱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潜力。借此机遇,广电媒体均可围绕管理思维、产品创新、业务经营等方面重构组织战略,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媒体竞争优势和生产观念的更新,打造专注媒体业务的大语言模型,协调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广播媒体需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技术的迭代升级,将车载场景下内容创意与科技创新更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媒体的新质生产力。
2.2重塑产业链:加速渠道转移,发力车联网市场
车载视听系统基本布局完成,留给广播媒体渠道转移的时间已不多。广播媒体应加快数字化转型进度,重构自身业务内容、组织架构和生产模式,发力车联网市场。以云听为例,自云听挂牌伊始就开始车联网的布局,与主流汽车品牌早就展开深度合作,华为HMS for car、腾讯Tai3等车机平台已入驻云听车机版,建立起基于车载的产品与渠道矩阵。云听汇聚了全国1200+电台频率,与多家主流汽车品牌展开合作,提供车载场景下主流媒体的声音和优质视听服务。
2.3激活产品线:跳出车内场景,注重用户需求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内容生产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度,为车主的音视频选择创造自由度。车载场景内更受用户欢迎的内容特性有:互动性更强、区域服务更突出、“车与车”“车与路”动态信息更交互、知识节目更能传递深度内容、个性化节目推送更精准等。《2022年中国声音经济数字化应用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中国收听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内容包括:有声书、在线直播、脱口秀、娱乐资讯、广播剧和在线短视频。虽然当前用户更青睐于娱乐消费,但多元的优质内容仍可为广播媒体大量引流。广播电台也可积极走出去,和车企、互联网公司等建立合作机制,围绕“车生活”主题为用户提供更多主流媒体优质内容和服务。
2.4把握风口期:践行媒体使命,珍惜政策红利
为进一步加强车载视听行业的管理,2023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广播媒体应积极入局,通过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合力,延伸新闻舆论工作的阵地到“第三空间”,确保“第三空间”的良好信息生态,推动实现车载音视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2023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工作机制正式揭牌,总台将打造央地联动、各方参与、全民共享的应急传播新矩阵。各地应急广播更应以此为契机,以车载视听为出发点,写好应急广播这篇大文章,发挥主流媒体的阵地意识和服务意识。
2.5锻造人才库:更灵活的岗位配置,更有效的激励机制
广播媒体需要正视改革中显现的问题,研判媒体融合中人才发展的各类趋势,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用可持续性发展眼光,挖掘、招募和培养出各类融媒转型人才,以适应当下融媒发展需要。
未来已来,广播要挖掘出媒体的新质生产力,为突围车载视听赛道并达到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创新路径。作者:李军(转载有删减)
文章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9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中,对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终端管理、车载网络音视频服务管理、车载音视频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和要求。广播媒体在这一重要的发展转折期,应抓住时机,应对新变化、解决新问题,为突围和破局探索出新路径。
1.汽车智能化背景下车载音视频发展现状
1.1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上升空间巨大
近年来,车载音视频特别是车载音频迎来发展高峰,市场已步入快速发展期。观研天下预计我国车载音频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达到350.8亿元。另据CSM数据,2023年前十个月,车载视听场景的人均消费时长将近60分钟,是居家视听的1.4倍。未来随着AI和车联网的纵深发展,车载音视频行业将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1.2内容开发吸引各方投入,电台自有App运营进步神速
互联网企业对行业敏感度高,早已入局车载音视频内容产出。根据CSM的数据,与2022年同期相比,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2023年的平均增幅只有18.6%,其中,车载场景的增长高达35.92%,势头最为迅猛。可见这些App将产业重点聚焦在车载领域。与此同时,电台自有App运营进步神速,表现出色,2023年前10个月,电台自有App人均消费量同比增幅高达90%。其中总台云听的增幅最猛,以231.6%的幅度位居首位。
1.3系统不断升级,改变内容消费习惯,引导内容消费趋势
车载视听的内容消费习惯、趋势与技术发展密不可分。汽车需要人驾驶,只能消费音频。另外,车机系统平台也在不断进行优化、迭代。从单屏到多联屏,从投影到旋转屏,均成为车载音视频的优秀载体,为车载音视频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1.4生成式AI诞生,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视听行业掀起“质量与效率”变革
AIGC的创作能力、通用化能力以及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未来,AI音频行业将触发各应用场景的全面变革,围绕着音频生成、语音交互、个性化推荐等领域的应用产品将层出不穷,覆盖更多元场景。AI的发展确实加快实现了音视频的智能创作,推动音视频产品实现更多创意、更高效率、更新体验与更高品质。
1.5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监管仍需强化,车载舆论新格局亟待塑造
车载场景作为稀缺的新流量入口,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面对这个庞大市场,一些商业化平台出现了以流量为先、侵犯用户隐私等问题。为获得更高播放量,部分内容提供商制作一些有害内容到平台上,一旦监管不严,不良信息会在车载空间内蔓延,对车主及车厢内的未成年人产生危害。还有部分汽车厂商在配置上一味追求大屏,却忽略了配备无线广播接收装置,无视车主掌握权威消息和应急信息的刚需,也破坏了车内视听体验的完整性。当下正处于车载智能终端行业发展初期,音频平台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非常突出,价值导向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很大。加大主流媒体音视频产品在车载场景的传播和扩大,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符合广大车主的意愿和需求。
2.路径重构:广播媒体突围车载音视频赛道
2.1抢占制高点: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成果,打造深度变革新起点
业内普遍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创造性的技术逻辑带来内容生产的能力跃升,可大幅提高驱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潜力。借此机遇,广电媒体均可围绕管理思维、产品创新、业务经营等方面重构组织战略,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媒体竞争优势和生产观念的更新,打造专注媒体业务的大语言模型,协调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广播媒体需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技术的迭代升级,将车载场景下内容创意与科技创新更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媒体的新质生产力。
2.2重塑产业链:加速渠道转移,发力车联网市场
车载视听系统基本布局完成,留给广播媒体渠道转移的时间已不多。广播媒体应加快数字化转型进度,重构自身业务内容、组织架构和生产模式,发力车联网市场。以云听为例,自云听挂牌伊始就开始车联网的布局,与主流汽车品牌早就展开深度合作,华为HMS for car、腾讯Tai3等车机平台已入驻云听车机版,建立起基于车载的产品与渠道矩阵。云听汇聚了全国1200+电台频率,与多家主流汽车品牌展开合作,提供车载场景下主流媒体的声音和优质视听服务。
2.3激活产品线:跳出车内场景,注重用户需求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内容生产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度,为车主的音视频选择创造自由度。车载场景内更受用户欢迎的内容特性有:互动性更强、区域服务更突出、“车与车”“车与路”动态信息更交互、知识节目更能传递深度内容、个性化节目推送更精准等。《2022年中国声音经济数字化应用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中国收听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内容包括:有声书、在线直播、脱口秀、娱乐资讯、广播剧和在线短视频。虽然当前用户更青睐于娱乐消费,但多元的优质内容仍可为广播媒体大量引流。广播电台也可积极走出去,和车企、互联网公司等建立合作机制,围绕“车生活”主题为用户提供更多主流媒体优质内容和服务。
2.4把握风口期:践行媒体使命,珍惜政策红利
为进一步加强车载视听行业的管理,2023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广播媒体应积极入局,通过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合力,延伸新闻舆论工作的阵地到“第三空间”,确保“第三空间”的良好信息生态,推动实现车载音视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2023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工作机制正式揭牌,总台将打造央地联动、各方参与、全民共享的应急传播新矩阵。各地应急广播更应以此为契机,以车载视听为出发点,写好应急广播这篇大文章,发挥主流媒体的阵地意识和服务意识。
2.5锻造人才库:更灵活的岗位配置,更有效的激励机制
广播媒体需要正视改革中显现的问题,研判媒体融合中人才发展的各类趋势,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用可持续性发展眼光,挖掘、招募和培养出各类融媒转型人才,以适应当下融媒发展需要。
未来已来,广播要挖掘出媒体的新质生产力,为突围车载视听赛道并达到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创新路径。作者:李军(转载有删减)
文章来源:中国传媒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