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音频媒介发展的趋势展望

  在短视频、直播等传播形态“霸屏”的背景下,音频媒介依然“傲然屹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用。随着移动音频APP、智能音箱、智慧车载等广泛应用,音频媒介发展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效能,技术逻辑、市场逻辑、媒介逻辑的内嵌生成,正在快速构建未来发展新格局、新体系。

  一、场景化:线上线下交织的价值延展

  随着移动音频技术的智能化演进,音频媒介正在向场景化进行逆转生成。具体来讲,在远场语音、语义识别、智能内容匹配等功能强化下,音频媒介的全场景覆盖已经成为可能,除电脑端、手机端外,车载智能硬件、家庭智能音箱、移动智能手表均可加载移动音频,在为受众提供广播服务的同时,还能够依据移动定位和场景状态,提供多元服务。

  智媒体时代的音频媒介,依托线下真实环境进行空间场景建构,传播主体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专业设备将人体声音转化为线上虚拟声音,受众同样借助移动化手段获取音频信息,这种双向伴随有效增强了音频媒介的场景适切性和内嵌力,进而形成了智媒体时代音频媒介场景化发展的现实逻辑。同时,音频媒介所构建的空间场景内,传播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是虚拟的,不同的频道节目有着不同的声音空间,在此空间内传播主客体进行声音符号的传播与接收,实现信息、情感、心理等层面的交互碰撞,有利于增强受众黏性。可见,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智能场景化视听正在迅速发展壮大并渗透于各行各业及广泛应用场景的全新领域,也是网络音频媒介在技术赋能下的演进方向。

  二、社群化:趣缘关系下的逻辑生发

  声音是能够直接引发个体情绪的媒介,听觉是个体情感与视觉的重要延伸,与音频媒介存在一种高度伴随性关系,再加上声音符号的虚拟性,使受众在接收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种释放感和满足感。智媒体时代,音频媒介已经成为利益与文化交互的重要依存,消解了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以趣缘为依托,将不同受众聚集到不同的声音景观空间中,进而形成不同的社群,并在文化认同的机制作用下,充分满足个体娱乐、社交的双重需求。最为重要的是,以社交为基础性条件的音频媒介,创造了一个极具开放性、交互性的声音社区,并在不同的声音符号生产、认同的社群场景中,满足了众多弱关系个体之间的互动需求,逐步实现了音频媒介社群化运营发展的文化资本积累。

  近年来,依托于音频社交平台、垂直音频平台、车载广播等的音频媒介,已经形成UGC、PUGC兼顾的内容生产机制,构成了社群化发展的场域根基,不同社群有着不同的声控需求、情感需求和价值愿景,在不同的声音虚拟场景中找到符合自己的社群,不仅能够满足个体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心理需要,而且能够在传播功能上促进社会协调的实现。另外,音频媒介的社群化发展,也符合社群经济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深化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耦合,进而释放更多行业发展效能。

  三 、全产业链化:优质输出下的整体提升

  目前,我国音频媒介市场产业链的上游为内容方,主要包括版权方、内容生产方和技术研发三大主体。中游为传播方,主要包括各大音频平台和渠道运营商。而下游则是受众方,主要为音频媒介用户。随着智媒体时代的到来,音频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利好,加强产业链整合,形成整体优势,既是改革重点,也是发展方向。尤其在AI语音合成、声音编控软件的支持下,音频媒介的内容生态将会迎来全面扩张,届时如何实现优质内容与服务的持续输出,将成为各大音频媒介平台竞争的核心关键。

  一方面,技术创新与下沉应用将成为内容方的战略核心,特别是对于技术研发企业而言,如何构建完善的全栈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体系将成为重中之重。智媒体时代,音频媒介的发展必须以技术逻辑为根本支撑,才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如将机器学习应用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音频内容制作成本,在增强音频产品传播的精准性的同时,促使受众全面参与到音频生产与传播环节,持续强化受众黏性。未来,在音频技术的全面赋能下,音频媒介的场景化发展将进一步得到延展,价值空间也将得到全面拓展。

  另一方面,传播方在加强与上游企业合作,不断丰富内容形态的基础上,要依托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持续细化场景,不断强化音频媒介的伴随性,以充分满足受众多元化诉求。(转载有删减) 作者:梁雯

  文章来源: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