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广播用户车载和智能收听持续上涨

  2023年,“声音经济”迎来了新的生机。出行热让广播、音频内容与智能设备紧密结合,成为驾驶者与乘客的新宠儿;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普及促使传统收音机用户向手机等在线平台迁移。赛立信媒介研究基于全国受众调查数据对广播行业用户做出全新画像,凸显出听众媒介消费偏好的动态变迁及对内容体验的全新期待。

  一、广播活跃用户量变化趋势

  2023年,广播听众达到6.5亿。车载和智能终端听众呈上涨趋势,分别增至5.08亿和4.32亿。

  202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3.36亿辆,较上一年增长5.3%,汽车市场持续扩张,车载用户较2022年有所增长,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普及,车内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广播、音频、在线音乐、播客和有声书等吸引了更多驾驶者和乘客成为车载听众。同时在“机不离手”趋势下,传统收音机用户转而投入手机等在线收听,智能终端用户逐年上涨。

  二、用户洞察:2023年广播/音频收听变化趋势

  (一)车载收听常青,大众收听方式更智能化

  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载娱乐系统集成度更高,操作更便捷,智能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偏好推送个性化内容,进一步提升了车载广播的吸引力,车内智能屏,已经成为继车载收音机、手机之后的第三大智能终端,车载终端收听市场体量庞大。

  用户收听方式更智能化,除了传统的车载收音机、便携式收音机和手机,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服务终端催生,车内智能屏、物联网设备、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等使用率较高;另外随着多种多样流媒体服务的功能升级和新型媒介的涌现,大众对声音音质追求越来越高,且追求个人舒适空间,加上智能语音助手的普及也为广播收听带来了便利,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智能设备播放广播节目,无需手动操作,进一步提升了广播收听的便捷性,智能物联网设备成为大众收听广播和音频的新兴方式。

  (二)80后、90后是收听主力军

  广播听众构成展现了性别的均衡性,主力群体集中于80后和90后的年轻世代,这一族群占据主导地位。在经济能力方面,多数听众拥有中高收入水平,月收入区间落在4000至7999元之间,显示出较强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拥有积极主动的消费态度和对内容的高要求。广播对年轻化、充满活力及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听众吸引力强。

  (三)高频听众群体持续壮大,平均每日忠实收听时长稳定

  数据显示,近四成听众维持高活跃度,每周收听广播不少于五天,展现出稳定的收听习惯;收听时长集中在30分钟至1小时,而连续聆听1至1.5小时的用户群体亦显庞大,说明广播媒体用户粘性强。听众习惯“碎片式收听“,使用音频APP时长同样集中在30分钟至1小时。

  此外,在云听、有声书平台、学习强国及各类播客应用中,用户长时间沉浸(1至1.5小时)的现象颇为显著,听众对在这些平台上丰富内容具有兴趣感与高参与度。

  (四)碎片化时代,广播/音频收听场景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

  碎片化时代下,广播和音频收听场景与大众日常生活场景高度重合,无论是在通勤、锻炼、CityWalk、做家务还是休息时刻,广播和音频成为了伴随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元素。

  数据显示,上下班通勤和自驾途中依然是用户选择收听广播的主要场景,另外用户在运动健身、CityWalk、用餐时和居家无聊时等闲时伴随式场景收听广播的选择率也较高。

  “耳朵经济”回温,跨代际音频消费偏好差异显著

  “视觉爆炸”冲击下,“耳朵经济”回温,50%以上的用户喜欢收听有声书,其次音乐、新闻资讯、文化/文学和历史也是用户收听音频的首选内容,多样化的音频内容充分满足多元化用户收听需求。

  数据显示,00后收听习惯趋向个性化,偏爱收听音乐、播客Podcasts、有声书、新闻资讯、相声和二次元等多元化音频内容;80后、90后Z世代人群,多数已育有一孩及以上,其中90后更倾向于收听有声书、新闻资讯、播客Podcasts、音乐和儿童音频内容;而80后家庭与职业并重之下,更注重个人成长,他们更倾向于收听有声书、新闻资讯、儿童、文化/文学和教育/培训类等音频内容。70后中年人群依旧热衷文学修养,他们更倾向于收听有声书、文化/文学、新闻资讯、音乐和儿童等音频内容。60后银发一族更偏向收听有声书、新闻资讯、音乐、儿童和播客Podcasts高质量音频内容。

  音频用户积极入会,文化内容成付费热点

  过半数用户乐意接受平台会员制,愿意在音频APP上开通会员,愿意为有声书、音乐、历史、文化/文学、广播电台节目和播客等多元化内容解锁专属权限。

  接近40%的用户表示愿意付费收听音频,其中更愿意为有声书、文化/文学、人文民俗、影视剧、历史和汽车资讯等内容买单。(转载有删减)

  文章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