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频市场持续增长,有声书潜力巨大
2023年,音频市场进一步热闹起来。微信高调加码音频赛道、一些商业音频平台开始出现盈利、小众播客走入大众视野、精神消费催生“电子燕窝”、AIGC音频方兴未艾……
短视频时代,音频用户还在持续增长,艾瑞2023年中国网络音频产业研究报告预估,国内音频用户规模将在2026年突破3.5亿。
一、短视频、图文、音频,形成新三国格局?
一个反直觉的事情是:短视频火热之下,许多泛娱乐平台的活跃用户都在持续下降,但某红书等图文平台和云听等音频平台的用户量不减反增,付费意愿也在增强。此前不被自媒体看好的图文和看起来并不那么摩登的音频,似乎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听”成为一种很潮的生活方式。相比于游戏短视频曾被吐槽的“电子鸦片”,年轻人开始更多关注从“电子榨菜”到“电子燕窝”的音频精神食粮。
《2023国民收听趋势白皮书》:在音频使用者中,18~30岁的青年群体占据了40%,而30~40岁的中青年占据36%。
音频平台的内容数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2023年数量是2016年的135倍,是2020年的9倍。
所以,业内有一种看法,当我们谈论“碎片化”时不仅仅是指“时间少”,也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投入全部精力。而音频,恰好是碎片化时间中学习/放松的重要解决方案。一个以“听”为主线的音频内容生态已经悄然形成。从业人员观察,音频用户和音频平台的黏性,都是在碎片化时间中建立的。
例如:一位年轻的纺织厂工人到车间第一件事就是戴上蓝牙耳机听书;上海一位90后大厨在某音频平台的收听时长超过2万小时……
车载等智能终端的崛起,也让音频“慢”生意,意外赶上了一波“快”风口。从这个角度看,音频的“车载”属性近似天然存在。
《2023国民收听趋势白皮书》显示,用户收听音频的设备越来越多样:六成用户使用超过2种设备收听音频,车载音频、智能手表、电脑和平板等设备呈现递增趋势。《2023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洞察报告》同样提出,除智能手机外,智能音箱和车载终端是最常用收听渠道,分别占比49.2%和33.8%。
声音媒介一定会是未来智慧生活的一部分,而这种“先发优势”的扩大要看音频产业如何重构内容资源,塑造更丰富多元的内容生态。
二、音频内容逻辑重构,有声书潜力巨大
一个被低估的音频内容领域:有声书。一方面,有声书在媒体舆论上还没有受到足够关注,但数据已经说明,这或许是音频赛道长期最有潜力的一个领域。
根据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PGC内容方面,目前用户对有声书的偏好占比远高于其他品类,达到47%;其次是广播剧,占比37.4%。
以网文与音频的IP跨界为例:在网文行业,有声书被定义为“新增长点”,这个“新”指的是媒介,同时,“有声书”也是音频的重要支柱,这是双赢的选择,网文有更广泛的受众,音频也因此获得了更强的内容活力。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经典网络小说改编的有声剧《斗罗大陆》第一部在音频客户端云听的播放量超过1.42亿。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整个内容产业、IP产业的视野来看,就会发现有声书有待挖掘的空间,实在还有很多。比如从“出版物──声音产品”的IP转化,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或者说成熟的开发和运营模式。拥有版权产业链优势的巨头,可能会在下一个十年进一步拉开优势。(转载有删减)作者:楚青舟 河马君
文章来源:深瞳商业
2023年,音频市场进一步热闹起来。微信高调加码音频赛道、一些商业音频平台开始出现盈利、小众播客走入大众视野、精神消费催生“电子燕窝”、AIGC音频方兴未艾……
短视频时代,音频用户还在持续增长,艾瑞2023年中国网络音频产业研究报告预估,国内音频用户规模将在2026年突破3.5亿。
一、短视频、图文、音频,形成新三国格局?
一个反直觉的事情是:短视频火热之下,许多泛娱乐平台的活跃用户都在持续下降,但某红书等图文平台和云听等音频平台的用户量不减反增,付费意愿也在增强。此前不被自媒体看好的图文和看起来并不那么摩登的音频,似乎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听”成为一种很潮的生活方式。相比于游戏短视频曾被吐槽的“电子鸦片”,年轻人开始更多关注从“电子榨菜”到“电子燕窝”的音频精神食粮。
《2023国民收听趋势白皮书》:在音频使用者中,18~30岁的青年群体占据了40%,而30~40岁的中青年占据36%。
音频平台的内容数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2023年数量是2016年的135倍,是2020年的9倍。
所以,业内有一种看法,当我们谈论“碎片化”时不仅仅是指“时间少”,也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投入全部精力。而音频,恰好是碎片化时间中学习/放松的重要解决方案。一个以“听”为主线的音频内容生态已经悄然形成。从业人员观察,音频用户和音频平台的黏性,都是在碎片化时间中建立的。
例如:一位年轻的纺织厂工人到车间第一件事就是戴上蓝牙耳机听书;上海一位90后大厨在某音频平台的收听时长超过2万小时……
车载等智能终端的崛起,也让音频“慢”生意,意外赶上了一波“快”风口。从这个角度看,音频的“车载”属性近似天然存在。
《2023国民收听趋势白皮书》显示,用户收听音频的设备越来越多样:六成用户使用超过2种设备收听音频,车载音频、智能手表、电脑和平板等设备呈现递增趋势。《2023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洞察报告》同样提出,除智能手机外,智能音箱和车载终端是最常用收听渠道,分别占比49.2%和33.8%。
声音媒介一定会是未来智慧生活的一部分,而这种“先发优势”的扩大要看音频产业如何重构内容资源,塑造更丰富多元的内容生态。
二、音频内容逻辑重构,有声书潜力巨大
一个被低估的音频内容领域:有声书。一方面,有声书在媒体舆论上还没有受到足够关注,但数据已经说明,这或许是音频赛道长期最有潜力的一个领域。
根据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PGC内容方面,目前用户对有声书的偏好占比远高于其他品类,达到47%;其次是广播剧,占比37.4%。
以网文与音频的IP跨界为例:在网文行业,有声书被定义为“新增长点”,这个“新”指的是媒介,同时,“有声书”也是音频的重要支柱,这是双赢的选择,网文有更广泛的受众,音频也因此获得了更强的内容活力。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经典网络小说改编的有声剧《斗罗大陆》第一部在音频客户端云听的播放量超过1.42亿。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整个内容产业、IP产业的视野来看,就会发现有声书有待挖掘的空间,实在还有很多。比如从“出版物──声音产品”的IP转化,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或者说成熟的开发和运营模式。拥有版权产业链优势的巨头,可能会在下一个十年进一步拉开优势。(转载有删减)作者:楚青舟 河马君
文章来源:深瞳商业